媒體 > 其他 > 香港商界和法律專業人士對23條的通過樂觀

香港商界和法律專業人士對23條的通過樂觀

香港商界和法律專業人士對23條的通過樂觀。

「我非常感恩,基本法 23 條終於獲得通過,」香港註冊測量師和思考香港時事評論員姚潔凝告訴 新加坡海峽時報。 「現在香港可以得到真正的法律保護,免受外國干預。 」

姚測量師引述她在香港房地產行業的專業經驗表示,一些有影響力的外國人或潛在的洗黑錢者,過去曾透過大額交易,對房地產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她提到了2023 年的一起案件,香港商人朱立基在其越南妻子張美蘭(Truong My Lan) 被指控策劃越南最大的金融騙局、金額達120 億美元後,以巨額折讓出售了一家酒店、豪宅和半建開發地盤( 約160 億新加坡元)。

當時,這些人為壓價的成交記錄,進一步打擊香港本已疲軟的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是香港經濟的關鍵支柱之一。

姚測量師表示,新法例允許處理此類交易的律師,將案件報告為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而此前由於要遵守客戶保密原則,專業人士無法這樣做。

她說:[這對香港來說是很好的保護,將有助於清除我們房地產市場的‘髒錢’。]

動向 > 2024 > 【出席財政司司長2024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會】

【出席財政司司長2024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會】

2024年1月6日,新一年的第一個周末大清早,便到香港電台岀席 《2024年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會,有幸是第一位到場亦是第一位發言。
我繼去年在財政預算案建議政府設立生育津貼後,在去年10月的《2023施政報告》該意見獲得採納,令全港新生兒童的父母均有兩萬元的新生嬰兒津貼和額外加快上樓機會。今年我向財爺建議,為中産專業人士的置業需求做點實事,希望政府能把首期由現時的樓價三成,降至半成至一成,今次司長的反應很正面,說[可以研究],並獲得無線電視新聞部和星島日報報導,很是感恩。
香港政府是真會聽市民的意見,只要大家向政府多反映有建設性的提議,政府是會採納的。我希望今次真的能幫助到中産專業人士置業,以增加大家對香港的歸屬感,留住人才。

 

動向 > 2023 > 我第四次大學畢業了

我第四次大學畢業了

【我第四次大學畢業了!】
由於疫情關係,今年已第二次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讀法律一向是我的心願,當我完成了清華大學的碩士課程後,我便立即開展修讀英國和香港的法律課程。
經過兩年的努力,今天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幸在香港大學陸佑堂這座歷史建築行畢業禮,真是欣喜萬分。
今天才知道,原來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彭寶琴也是這個課程的畢業生,令我感到非常鼓舞。
我會繼續努力,希望有天能取得法律專業資格,成為擁有測量和法律兩個專業資格的專業人士,以專業知識,報效國家和香港。
媒體 > 明報 > 姚潔凝:香港高房價 制約社會發展

姚潔凝:香港高房價 制約社會發展

明報文章】近日有評論以德國房策管得太嚴、批評德國「房住不炒」令爛尾樓湧現,籲香港政府借鑑,切勿管得太嚴。「房住不炒」此概念源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香港高地價政策是殖民歷史的必然結果,房價高企成因是供應短缺和資金氾濫,房策管得太鬆,政府無力控制房價,問題出現在三方面—

 

房策管太鬆 現三方面問題

一、政府對土地及房屋公共資源缺乏全盤策略。自1987年發表首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書,汲取過去反覆無常政策的重大教訓(「八萬五」、停建居屋、額外印花稅、復建居屋),於2014年始推出《長策》周年進度報告,以使長期建屋目標能夠與時並進。可是今年10月30日公布的《長策》報告指出,整體房屋供應目標10年來下調約10%;居住環境欠佳住戶數目與去年相同,即劏房戶數目不變;總房屋供應目標較去年只上升約2%。這3項數據均未能反映實况。

《長策》與《香港2030+》提到的人均居住面積215至237平方呎互不協調,嚴重阻礙覓地造地。即使政府指未來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在7:3,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卻因建築進度、經濟或政治等問題拖慢。

另外,香港私人住宅巿場有44%私樓住戶承做按揭,巿民「上車盤」局限在百多200呎的細價房,樓按多由九成按揭供款30年起計算。政府以約480呎單位、七成按揭供款20年來計算的方式,已不合時宜。

二、香港房策受到「私人巿場為本,公營房屋為輔」思維綑綁。相比新加坡的「以公營為本,私人巿場為輔」的格局,香港政府回歸後以「路徑依賴」行事,未有領袖能夠走出殖民地政府思維框框。私營住宅巿場由按揭主導,造成愈住愈細、愈住愈貴情况。同樣曾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立國後以當家作主思維,以每年平均1萬個組屋單位的速度建屋,一開始以令所有巿民置業為目標,達至令所有巿民能夠安居樂業。

有意見認為,自今年施政報告推出樓巿「減辣」措施後,先後有兩次流標,是發展商對後巿缺乏信心,籲政府不要效法德國樓市「管到爆煲」,要求明年財政預算案全面「撤辣」。

兩幅東涌地皮流標,主因是該區供應量太多、一手樓未消化,高息令發展商資金緊絀才流標。發展商只專注黃金地段,現時市區重建步伐緩慢,何不把市區舊樓的發展權,大面積地批給除市建局以外的發展商,加速私人項目的市區重建?出售發展權,無礙小業主的私有產權,又能夠為政府增添庫房收入,市建局能夠專注發展市區公營房屋和保育,可謂一舉多得。

三、「住屋需求」與「投資需求」重疊。自2012年起聯合國表示,若政府在建房中如德國和新加坡般扮演中至高度的角色,便能有效控制房價。金融巿場的角色愈小,愈能保障居住權。德國現在的「爛尾樓」,只因過度保護租戶令市場不平衡。房策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香港的問題是管得太鬆,亦不等於便要全面「撤辣」。

綜觀國際結算銀行自1980年至今的數據,各地政府對房地產巿場放鬆監管,只負責成立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甚至將社會保障房屋私有化,為銀行和金融界提供新的生意模式,房屋按揭成為巿場資金新來源,逐漸變成環球金融鏈。房屋變成商品,巿民積蓄由存到銀行變成存到發展商,造就房地產巿場泡沫化。

以上種種香港房策亂象,筆者建議從以下四方面着手推行改革。

從4個方向改革

(1)房屋局要監管整體空置和閒置土地。香港覓地是由發展局負責,發展局由財政司管轄,只集中在財政思維;規劃署、地政總署和屋宇署三部門各自為政,按《長策》數據訂規劃和賣地目標。《長策》計錯數,閒置土地無監管,須改革才能加快土地供應。

(2)以「公營為本,私營為輔」建構房策。新加坡和香港同樣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過去負利率環境,購房成為資產保值的唯一渠道。政府和金融界均要改變管治思維,才能改革房策。

(3)分開「住屋需求」與「投資需求」。香港政府應加大力度介入整個房地產巿場,公營房屋是公有資產,政策原意是協助滿足中低收入合資格港人的住屋需要,而不是鼓勵巿民把公營房屋在私人巿場轉售圖利。筆者建議公營房屋的轉售和買賣雙方,應全程由房委會監管,以杜絕珍貴的公有資產在私營巿場炒賣。新居屋的定價標準,應以「無房族」巿民的收入水平作基準,而不是以私人巿場成交價格打折扣作參考。

(4)放寬首置從價印花稅和首付比例。香港35歲以下年輕人在整體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從1997年的22.1%,大幅收縮至近年的小於10%,遠低於富裕經濟體系60%的自置居所水平。自置居所能夠培養社會歸屬感和促進穩定。要有效提升自置居所比率,必須大幅減輕首置者的從價印花稅,還要下調首付比例,從現時30%降到10%至20%。只要政府願意放寬逆周期措施,中產專業人士才願意置業,增加歸屬感,這樣政府才能有效挽留本地青年人才。

作者是測量師、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姚潔凝]

 

動向 > 2023 > 香港測量師學會-愉景灣考察

香港測量師學會-愉景灣考察

在愉景灣擔任物業及設施管理人員,猶如一個“地區小特首”,要管船運、巴士、隧道,又要管區内8所學校、水塘、高球場、遊艇會、商場和酒店,如果要論多元化,愉景灣内兩萬多人口有過半是外籍人士,租戶自住各佔一半,做物業及設施管理的要迎合國際化的客人,真是儼如“小特首”無分别。
我們一行十多位測量師,先上船體驗“浮動教室”,試做船長的滋味,然後又去馬房看馬和拉頭馬,再往“綠色標示 Green Icon”體驗固體廢物分類、耕種、温室和果園,愉景灣十八條村有不同的耕種地點,以打造真正的綠色環保生活。
最後,我們還被安排參觀水深近50米的水塘和愉景灣山山頂豪宅,不用一億便能買到香港全海景獨立屋,香港現在的豪宅房價確是稍為回落了。

 

動向 > 2023 > 【北京新項目考察-瑞府、悅府】

【北京新項目考察-瑞府、悅府】

對於我作為香港測量師來說,在香港看新樓盤示範單位和地盤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這次到華潤集團北京瑞府和悅府考察示範單位和地盤,感受到内地高端樓盤的規劃和對工人安全的保證。
示範單位是精裝設計,選用的建築材料和家俱都是頂級的,猶如置新香港的豪宅一樣。原來在内地不是很多樓盤會有會所,這個會所設計裝潢,令人印象深刻。
地盤的整潔最令我感受深刻,相比起香港的地盤,由於北京地盤面積大,建材都整齊放置,單是這個已確保了工人的安全,和反映出地盤管理完善。

 

動向 > 2023 > 【香港測量師學會 – 「構建『你』想北部都會區」創作比賽頒獎典禮】

【香港測量師學會 – 「構建『你』想北部都會區」創作比賽頒獎典禮】

香港測量師學會 – 「構建『你』想北部都會區」創作比賽頒獎典禮於2023年10月21日完滿舉行,活動的主禮嘉賓有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建測規園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和北區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我非常高興,因為由我指導的兩所中學,均獲得3D模型組的冠軍和亞軍,連測量師學會會長黃國良都大讚,兩所中學的構想非常有創意,亦令甯局長留下深刻印象。
獲得冠軍的是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他們親自到上下白泥考察,建議該區能發展休閑設施和發掘新的深度旅遊體驗,吸引大灣區和深圳的市民來香港旅遊,甯局長對這個構思印象深刻,甯局長稱這建議為政府團隊帶來不少靈感,有機會可被各政府部門採納。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更是我的母校,我作為他們的導師,看見師弟們獲奬,真是既興奮又感恩。而獲得亞軍的是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她們利用了一個「豉油樽」以代表北部都會區中有香港傳統的多間醬油廠,希望日後在北都會有以「豉油樽」形狀設計的構築物,以標示新發展和建築,均可承傳地區的產業和歷史。
甯局長更表示,理想的北部都會區應該可以提供足夠土地照顧香港住屋和經濟需要,亦能如年青人所建議,融合多方面的環保設施如新一代的垃圾焚化爐和回收廠等,甯局長對青年人有這些前衞的思想,能接受新事物,亦認識到新晉的焚化爐和回收設施是對環境和人類無害,亦能發展為消閑旅遊項目,感到十分欣慰。她相信日後政府在推動這些設施的時候,可以引入更多年輕一代的聲音。

 

動向 > 2023 > 香港經濟日報房地産精英論壇

香港經濟日報房地産精英論壇

香港經濟日報房地産精英論壇2023於10月18日完滿結束,論壇的題目為【築動未來】,主禮嘉賓有發展局甯漢豪局長、房屋局何永賢局長,演講嘉賓有規劃署鍾文傑署長,各嘉賓都就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給予精辟的分析和意見。
我是以香港測量師學會物業及設施管理組代表獲邀出席論壇,與會嘉賓都就建設可持續社區、房地産創新科技、智慧減碳生活和綠色建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我很高興能在論壇上,重遇昔日的上司和同事,大家互訴别後生活,各自都有新的發展,感受良多。
動向 > 2023 > 感恩獲邀出席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中國僑聯於2023年9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的國慶招待會,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感恩獲邀出席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中國僑聯於2023年9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的國慶招待會,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感恩獲邀出席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中國僑聯於2023年9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的國慶招待會,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招待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主持。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領導,約1100名港澳台僑各界代表出席。
我很榮幸是這千多名獲邀者的其中一位,感受到國家的關顧,和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領導們給予人民和一眾參會者鼓勵,推動大家團結一心,共同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和建設,努力向目標邁進!
預祝大家中秋國慶節愉快!
媒體 > 其他 > 姚潔凝: 英國城市破產 香港要引以為鑑

姚潔凝: 英國城市破產 香港要引以為鑑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 (Birmingham)宣布破產,市政府財政赤字高達8,700萬英磅,即約8.5億港元,伯明翰是繼倫敦和曼切斯特之後,第三大香港人熱門的移民城市,亦是英國繼倫敦之後,第二大的經濟體。伯明翰破產的主因,並不是理財失當,而是與一件纏繞超過十多年的官司有關。伯明翰市議會女職員集體控告市議會,指沒獲得與同級男職員相同的薪津,法庭裁定市政府須向174名女員工賠償,過去10年已支付11億英鎊(約108億港元)。由於還欠7.6億英鎊,在面對本身已經龐大的財赤下,唯有以宣布破產來逃避繼續支付這筆欠薪。原來普通法法庭十多年前的一個裁決,會使一個城市於十多年後破產。香港現時有那麼多司法覆核案,當中還有很多是以政府的法援金來資助,香港都有可能有機會破產。

西方的議會政治,議員為了選票,是可以作出表面上看似很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可以使政府的財政負擔,無止境地加重的議案。英國普通法法庭,只會就議會通過的議案,詮釋法律觀點,而並不會以公共管理和財務負擔的角度,去作出裁決。西方的制度,表面上看似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可是,這個案例,卻拆射出所謂的三權分立,法庭裁決會造成市政府於十年後破產。在一般市民眼中,男女職員要同工同酬,是現代社會一個很合理的要求。英國伯明翰市議會女職員,為了要爭取男女平等的權利,控告市議會,法庭裁定女職員勝訴,政府要按裁決賠償,這個判決看似合理,但在公共行政來說,該賠償長達十多年之久,現在還有欠款,結果令整個城市的市民一起承擔。如果你是伯明翰市民,會覺得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