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其他 > 「民主思路」倡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 增加港人國家認同

「民主思路」倡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 增加港人國家認同

特區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位處香港發展的關鍵時刻,「民主思路」今日(30日)提出多項施政重點建議,包括建議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便利律師參與大灣區發展,優化法律電子程序,提升香港經濟發展競爭力等。「民主思路」表示,當下香港社會正正需要立足於現有的價值(Value),弘揚及重塑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包括完善的機制及優秀的專業服務,以務實的知識和精神,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建構優勢,達致繁榮昌盛。

「民主思路」認為,要構建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國家安全觀,又指港府要掌握民情,可考慮重設「心戰室」、政治顧問等,亦建議重新評估學生交流活動成效,如讓學生居於內地學生宿舍或當地家庭等,加深了解國情。

法律界選委、執業大律師麥慶歡表示,特區政府應主動在內地推廣香港的普通法法律優勢,幫助香港成為大灣區的法律仲裁和調解中心。具體措施包括:設立專門的香港特區法律業務發展辦公室,以制定業務發展藍圖和計劃,建立灣區協調部門,評估是否需要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簽訂CEPA及各種司法程序協議以外的進一步交流協議等等。她指出,香港若主動與大灣區協調,也將有助消除港人對法律制度的不熟悉,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營商,不只法律界,連商界也將受惠,能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執業大律師朱柏陵表示,政府可盡快啟動《法院程序(電子科技)條例》中的電子法律程序,加快法院程序電子化的步伐,例如鼓勵使用網上平台進行調解,使用緊急網上商業法庭、網上排期聆訊,以及擴大電子檔案存檔或送達的使用、推廣和支援等。此舉可以令法庭有效解決案件積壓的問題之外,更有助加快商業爭議審判的速度,優化香港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他說:「新加坡能做到大部分商業訴訟在164天內完成,為了保持香港的競爭力,加快電子法律程序刻不容緩。其他法院程序電子化的好處包括減省公共資源開支,提升仲裁裁決執行的效率,加強香港作為國際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等等。」

從事醫療科技行業20餘年的陳進雄認為,政府應善用醫療大數據,發展創科安老業,打造「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提升香港的醫療競爭力。他建議盡快設立全民電子醫療資料庫,透過大數據,不但可以妥善管理醫療資源、提升效率及醫療質素,更能及早制定預防疾病政策,協助市民改善健康,同時制定健全的安老政策。他說,創新及技術開發更可將香港發展成亞洲醫療科技中心,可藉此開拓「醫療旅遊」等,從而帶動其他產業如零售、展覽及酒店業等,亦可以促進國際學術及商業合作,吸引世界级的醫療學者和專家到港工作。

環保專家、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黃頴灝表示,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管制即棄塑膠,限制製造商使用即棄塑膠,獎賞使用可循環塑膠的企業和市民。他指出,現時香港每天有2.3萬噸「塑膠垃圾」,而塑膠廢物不單污染環境,而且嚴重佔用大量土地用於堆填。他說,現時堆填區所佔面積是517公頃,比例已相等於當年「土地大辯論」欠缺土地的一半,所佔土地價值相等於4萬億,即現時庫房的4倍,證明堆填廢物霸佔土地更會拖累房屋問題。故此,黃穎灝提出「綠色循環經濟」概念,在解決環保問題的同時也將有助解決土地問題,以至社會醫療衞生、市民健康等。他還建議兩電把煤的發電比盡快降到最低,從而把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等的比重升到最高,亦應考慮盡快把氫氣發電研究納入發電燃料組合。

測量師姚潔凝建議政府需重拾房屋政策的主導權,不能令香港變成「劏房」之都。她建議立法制訂「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並指出現時有新樓盤面積竟可細小至128平方呎。她說,參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數據,此呎數比在囚人士人均總空間約215至323平方呎的人道標準更低,故屋宇署未來應考慮禁止批核細於215呎單位的圖則,以保障香港人的居住權。